人口普查/中期人口統計旨在搜集本港的人口和社會經濟特徵,以及按地區分布的最新基準資料。有關資料對於研究人口轉變動向和趨勢非常有用,並且對政府在規劃和制訂政策,以及對私營機構和學者在商業及研究方面,均十分重要。
由於人口普查/中期人口統計的規模比其他一般住戶統計調查大得多,因而可以為特定人口分組及小區提供精確的統計數據。
人口普查/中期人口統計旨在搜集本港的人口和社會經濟特徵,以及按地區分布的最新基準資料。有關資料對於研究人口轉變動向和趨勢非常有用,並且對政府在規劃和制訂政策,以及對私營機構和學者在商業及研究方面,均十分重要。
由於人口普查/中期人口統計的規模比其他一般住戶統計調查大得多,因而可以為特定人口分組及小區提供精確的統計數據。
以往的人口普查對大部分人口(自2011年人口普查起抽選約十分之九人口)以「短問卷」作簡單點算,並對餘下的人口以「長問卷」進行詳細訪問;中期人口統計則只對一部分人口(自2006年中期人口統計起抽選約十分之一人口)以「長問卷」進行訪問。
政府統計處在2023年進行了業務流程重整研究,以簡化和改善人口普查的工作流程。作為推動人口普查現代化的重要一步,以及降低受訪者的回應負擔、運作風險和成本,人口普查將在2026年起實行下列重整措施:
政府統計處於2023年7月至2024年期間,就2026年人口普查的數據項目展開廣泛的諮詢工作,分別向諮詢及法定組織、選定組織(包括非政府機構及工商組織)、學術機構的相關學院/學系及政府決策局和部門收集意見。
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於2023年12月4日的會議中,討論2026年人口普查的數據搜集方法及數據項目。財務委員會則於2024年1月19日的會議中,對2026年人口普查的資訊科技系統和服務進行討論。
政府統計處於2024年5月起就選定數據項目,例如需要長期照顧的15歲及以上人士、籍貫的定義、提問方法和分類諮詢相關範疇的專家(包括諮詢及法定組織、非政府機構、學術機構及政府決策局和部門)。
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根據《普查及統計條例》(第316章)第9條制定的《普查及統計(2026年人口普查)令》,已於2025年2月14日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刊登。有關命令為在香港進行2026年人口普查提供法律基礎。
2026年人口普查的標誌採用環形設計,象徵人口普查的新運作模式是連續及全年進行。圓環向上的箭頭傳達了進步和前進動力的概念,強調人口普查對社會進步的貢獻。標誌中包含各個年齡層的市民,反映了統計數據的多樣性,並強調人口普查對於了解整個社會的承諾。
第一個宣傳口號強調2026年人口普查的重整設計,即採用新的資料搜集模式,並全年進行人口普查。透過搜集所得的資料編製成用途廣泛的統計數據,幫助規劃香港的未來發展。
第二個宣傳口號的目的是鼓勵市民透過電腦或流動裝置(包括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遞交2026年人口普查網上問卷,並帶出這是個輕鬆、方便又保密的方法。
第三個宣傳口號的目的是提醒市民在提供統計數據前,必須核實統計員身份,以保護市民避免成為詐騙的受害者。
2026年人口普查的吉祥物是「阿普(Paul)」和「阿查(Charlotte)」,他們的名字連在一起就是「普查」。阿普和阿查的造型取材自對話方塊,代表「數據會說話」。
阿普性格沉穩冷靜,學識豐富。由於阿普配備智能眼鏡,並擅長分析及靈活運用統計數據,所以每當阿普輕彈一下神奇的雙手,就能投影不同的圖表與其他人分享。
阿查是一位個性開朗、活力充沛,而且充滿好奇心的統計員。她熱衷於使用平板電腦搜集人口普查數據。她亦負責接聽熱線電話,回答市民的查詢。最重要的是,她致力於確保所有數據的安全和保密。
阿普和阿查共同致力於參與2026年人口普查,搜集資料並客觀地呈現統計數據,有助進一步了解香港的人口及社會情況。
自1961年起,香港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並在兩次人口普查之間進行一次中期人口統計。
本港曾在1961年、1971年、1981年、1991年、2001年、2011年及2021年進行人口普查,並在1966年、1976年、1986年、1996年、2006年及2016年進行中期人口統計。
如欲索取有關過往人口普查及中期人口統計的資料,請瀏覽以下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