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推算2004-2033 政府統計處今日(六月三十日)發表最新一套涵蓋未來三十年的人口推算數字顯示,香港的人口在三十年後會達到838萬。 政府統計處處長何永煊說:「人口推算為政府規劃各項公共服務及設施提供共同基礎。人口推算會不斷更新,在過程中納入最新的人口發展資料。」 最新一套推算數字中,「居港人口」推算由二零零三年年中的680萬增加至二零三三年年中的838萬,平均每年增長率為0.7%。每年人口增長率會由二零零四年年中的0.6%增加至二零一一年年中的0.9%。然而,由於人口老化而導致死亡人數增加,每年增長率將隨後下降至推算期末的0.4%。 以二零零三年年中至二零三三年年中的整個推算期計算,香港的整體人口將增加158萬,人口自然增長為負數(死亡多於出生16萬人),而香港居民人口淨遷移人數(即移入減移出)為淨移入174萬。 在「居港人口」中,「常住居民」數目推算從二零零三年年中的662萬上升至二零三三年年中的802萬,平均每年增長率為0.6%。至於「流動居民」,其數目則從18萬5千人增加至36萬5千人,平均每年增長率較快,為2.3%。這主要由於香港與中國內地的經濟關係愈趨密切,令香港居民更多時間在內地工作及停留的趨勢增加。 何永煊指出:「預期未來的人口將持續老化。六十五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推算將由二零零三年的11.7%顯著上升至二零三三年的27%。在期間,比例的上升在二零一五年前比較慢(該年的比例為14.3%),之後,比例的上升速度將快得多。與此同時,十五歲以下人口的比例將由二零零三年的16%逐漸下跌至推算期末的11%。」 年齡中位數的上升也可反映人口老化的趨勢,預計年齡中位數會由二零零三年的38歲升至二零三三年的49歲。 人口的性別比率(即男性數目相對每千名女性的比率)將由二零零三年的939顯著下跌至二零三三年的698。然而,不同年齡組別的性別比率互有異差,尤其是二十五至四十四歲的年齡組別,因受大多屬年輕女性的外籍家庭傭工所影響。此外,單程通行證持有人持續流入,而其中有很多是香港男士居住在內地的妻子,亦是相關因素。根據撇除外籍家庭傭工的數據,人口的性別比率會較高,但仍會由二零零三年的997下降至二零三三年的749。內地妻子遷入香港及女性較男性長壽,是主要的原因。 表一 (表一的純文字版) 載列選定年份的主要人口特徵,而 表二 (表二的純文字版) 則載列人口增長的組成部分。 人口推算採用的方法為「組成部分法」,是國際間普遍使用的方法。按照這方法,先將某基準年的人口按年齡及性別劃分,然後結合不同的生育推算、死亡推算及人口遷移推算,逐年向前推算,直至推算期末年。 何永煊說:「關於生育、死亡及人口遷移的假設,是經過使用統計模型方法研究香港社會及經濟情況的過往趨勢及近期發展後訂定。」 何永煊又說:「若有涉及政府政策之處,在編製推算時,假設現行政策維持不變。例如,目前每日有150個單程通行證持有人從中國內地來港名額的政策,假設於推算期內會繼續生效。」 詳載推算結果與及推算方法和所用假設的刊物《香港人口推算2004-2033》現已公開發售。 另一本以人口生命表的形式描述香港人口現今及未來死亡狀況的刊物《香港人口生命表1998-2033》亦於今日出版。該刊物除刊載人口生命表外,並描述了人口生命表的編製方法。 香港在過去二十年間,死亡率持續下降,相應地平均預期壽命上升。男性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由一九八三年的72.3年增加至二零零三年的78.6年(臨時數字),而女性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則從78.4年上升至84.3年(臨時數字)。 與其他經濟地區比較,香港的死亡率正處於一個甚低的水平。推算預期壽命會在未來三十年繼續上升,但其增加速度則較以往緩慢。至二零三三年,男性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為82.5年,而女性為88年。 上述兩本關於人口推算及人口生命表的刊物現已有售,備有印刷版和下載版(PDF格式)可供選擇,《香港人口推算2004-2033》售價分別為港幣28元及21元,《香港人口生命表1998-2033》售價分別為港幣28元及21元,歡迎到網上「香港統計數據書店」購買。購買印刷版的顧客,亦可在政府統計處網站下載郵購表格,並於填妥後寄回辦理,或親臨政府統計處刊物出版組購買(地址:灣仔港灣道12號灣仔政府大樓19樓;電話:2582 3025)。 若需要更詳細的統計資料,可以致電2716 8044政府統計處人口統計組查詢。 完 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星期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