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人口数字编制方法

二○○○年八月十一日(星期五)


 

修订人口数字编制方法

政府统计处决定采用「居住人口」方法来编制人口数字,以更能反映香港人口的居住和流动形态。

政府统计处处长何永煊今日(八月十一日)在介绍此新方法时说,随着统计工作的发展和资讯科技的改进,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都陆续由「时点方法」转用「居住人口」方法来编制人口数字。

他说:「香港沿用一个『广义时点』的方法编制人口数字。『时点』人口是指在某统计时刻身在香港的人口,包括香港永久性居民、非永久性居民和旅客等。为避免在主要假期前后由于许多人进出香港和内地、澳门,令时点人口数字变得不稳定,我们引入『广义』计算方法,即包括在统计时刻不在香港而是短暂在中国内地或澳门逗留的香港永久性居民。」

他说:「由于近数年来香港与内地的社会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香港人口的居住和流动形态亦因而起了更大的变化,『广义时点』的方法遂不再适用。」

「香港永久性居民因退休、工作或结婚而长期逗留在内地或澳门的趋势在增加中。不少居民亦会因为工作、旅行或就学等原因在统计时刻不在香港而在海外。运用『时点方法』会使人口数字不稳定,其在反映人口实况上有局限性。」

他补充说:「根据『时点方法』的定义,访港旅客是包括在香港人口之内。但严格来说,旅客并非香港人口的一部分。」

经过全面检讨编制人口数字的方法后,加上现今的电脑运算能力大为增强,可以处理极大量的、不具名的出入境数据资料,统计处决定跟随国际趋势,以「居住人口」方法来编制人口数字。

为了反映香港独特的人口居住和流动形态,「居住人口」的定义将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居民」。

「常住居民」的技术定义包括两类人士:(一)在统计时刻之前的六个月内,在港逗留最少三个月,又或在统计时刻之后的六个月内,在港逗留最少三个月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不论在统计时刻他们是否身在香港;及(二)在统计时刻身在香港的香港非永久性居民。

至于「流动居民」,是指在统计时刻之前的六个月内,在港逗留最少一个月但少于三个月,又或在统计时刻之后的六个月内,在港逗留最少一个月但少于三个月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不论在统计时刻他们是否身在香港。

按照新的方法编制人口数字,在一九九九年年底的「居港人口」有六百七十六万人,比之前公布的「广义时点」人口六百九十七万人,少二十一万人(即低3%)。何永煊说:「要注意的是,之前公布的人口数字包括了十四万名来港旅客,而现在的『居港人口』数字则不包括旅客。」

一九九九年年底时的「流动居民」的总数约为188 000人。上述数字是透过统计运算出入境资料得到的。何永煊解释说:「在运算处理时,所有有关人士的资料并不具名,而他们的身分是绝对保密的。」

他又指出用「居住人口」方法取代「时点」方法来编制人口数字是一项技术性修订。他说:「人口数字并没有大幅度的改变。短期来说,新的人口数字系列对现时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计划并无重要的影响。长远来说,由于新的人口数字系列更能反映香港人口的真实状况,以及能就人口的居住和流动形态提供较丰富的资料,将更有助政府的长远规划工作。」

政府统计处将继续每半年一次以新闻稿形式发表最新人口数字,即于统计时刻后两个月内发布「临时数字」供参考,而经修订数字会在其后的六个月再公布。该处亦会以新的人口基准编制劳动人口统计数据,以及为未来人口作出推算。

  • 政府统计处处长演辞 (11.08.00)